江苏卫视再推益智类IP新品,全新沉浸式烧脑真人秀《超脑少年团》将于7月16日晚与观众见面。7月12日,江苏卫视在北京举行了该节目的媒体看片会,“超脑舰长”魏坤琳、“超脑主持人”陈铭出席,与媒体记者、部分观众粉丝一起先睹为快,共同揭开了《超脑少年团》的神秘面纱。他们也从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视角出发,分享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令人受益匪浅。
魏坤琳揭秘项目设置:多维开发孩子们的综合潜能
在《超脑少年团》中,魏坤琳担任“超脑舰长”,为节目严把科学关。在魏坤琳看来,《超脑少年团》最大的特色在于节目主体的年龄圈层变化,以及挑战项目的“前瞻性”。
节目中,24位少年最年长的18岁,最小的不过才10岁。但虽然年纪小,少年们的表现却远远超乎魏坤琳的意料,即便是复杂的难题也没有一个孩子退缩。“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们并不担心失败带来的挫败感,也不在意所谓的面子,这些制约着成年人发挥的种种心理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小的。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去尝试挑战。在项目结束后,每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都觉得收获了很多。”魏坤琳还表示道,“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孩子能把学习当作兴趣,他的潜能才能被真正地开发。这也是节目的出发点,我们能在现场看到很多‘奇迹’的发生。”
而在挑战项目的设置上,《超脑少年团》也更着眼于未来。节目将基于抽象能力、逆行力、协作力、分解力、评估能力、创造力、担当力和解析能力等进行项目设置,以遴选出最具“未来力”的少年。从看片会现场播放的第一期节目来看,《超脑少年团》不仅倡导不同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甚至可以提供工具辅助作答。对此,魏坤琳表示:“如果我们只是考验纯粹的脑力,那就会像智商测试一样了。但是真实生活不是智商测试,真实生活中有复杂的各种因素,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去解决难题。因此,我们希望能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真实生活的挑战,让他们可以各展所长地去破解这些难题。事实上,我认为未来生活就是人脑与电脑的结合,这也是我们在节目中希望展现给大家的。”
在看片会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魏坤琳也几次三番强调,希望《超脑少年团》的播出能够缓解家长们的教育焦虑。“有焦虑很正常,但重要的是要学会疏解这种焦虑。很多父母不能因为自己的焦虑无法疏解,就把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鸡娃’式的教育,或许让孩子的成绩提高了一些,却忽视了孩子其他重要能力的培养。人生是一场长跑,孩子能否在成长中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比上什么大学更重要。”魏坤琳分享了一则趣事,之前在录制的时候还特意将女儿带到现场观摩,“我希望她能现场去看看那些和她年龄相近的孩子能做到这些她暂时还做不到的事情,去激发她的学习兴趣,看完录制,她现在已经跃跃欲试地想要参加节目了。”在他看来,培养学习的兴趣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很多父母却往往不得要领。《超脑少年团》是一档有启发意义的节目,不仅仅是对孩子,也希望可以对家长,甚至对教师们产生启发,让他们去思考孩子的学习兴趣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激发,让孩子自主学习,解锁他们的“未来力”。
“超脑”主持陈铭做足功课,做快乐学习的推崇者
与在脑力领域经验丰富的魏坤琳不同,作为《超脑少年团》的主持人,陈铭自觉压力非常大。“我首先需要研究题目,搞清楚题目的逻辑,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所有人明白我们到底要做什么,这真的不容易。”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解说员”,陈铭私底下经常向魏教授请教,“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们所有人和魏教授吃饭,一边吃一边听他讲课,不知不觉听了两个半小时,真的受益良多。”
在现场播放的第一期节目中,关于家庭教育,陈铭有一段话非常发人深省。“孩子们的笑容就像一个小太阳一样扎到我眼睛里,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也是我们的家长理应开心却遗忘很久的事情。”陈铭如是说。而在看片会现场,陈铭对此也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表示:“我见识过各种比较传统的教育方式,体验过这种教育方式的压力,孩子们在这种压力下的困境也让我思考,究竟要如何才能更科学的去倡导快乐的学习。而《超脑少年团》正是致力于让孩子们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更贴近于生活,这对于孩子在未来生活中解决遇到的问题是非常有益的。”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陈铭笑言对女儿们不会有过高的要求,也不会对她们的学习成绩表现得过分焦虑。“对孩子的焦虑往往是父母自身焦虑的一种投射,我会尽量自己去消解我的焦虑。孩子自己应该有自己选择的自主性,父母更应该尊重这种自主性。发展心理学上有一个‘加10’的概念——要把孩子的实际年龄加上十岁后再去和他交流。我大女儿的许多重要选择,我会诚恳地询问她的选择,并听取她的想法。当下有些父母会用一种表演性的‘尊重’,以具有诱导性的语言来限制孩子的选择,看似营造出来公平的氛围,其实这种表面功夫大可不必。”
在看片会的最后,两人各用一句话推荐节目。魏坤琳说“让每个人收获学习的力量”,而陈铭则说“用知识引燃乐趣”。7月16日起,每周五晚21:10,锁定江苏卫视沉浸式烧脑真人秀《超脑少年团》,魏坤琳、陈铭邀你一道,看少年可期,一鸣惊人!
魏坤琳揭秘项目设置:多维开发孩子们的综合潜能
在《超脑少年团》中,魏坤琳担任“超脑舰长”,为节目严把科学关。在魏坤琳看来,《超脑少年团》最大的特色在于节目主体的年龄圈层变化,以及挑战项目的“前瞻性”。
节目中,24位少年最年长的18岁,最小的不过才10岁。但虽然年纪小,少年们的表现却远远超乎魏坤琳的意料,即便是复杂的难题也没有一个孩子退缩。“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们并不担心失败带来的挫败感,也不在意所谓的面子,这些制约着成年人发挥的种种心理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小的。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去尝试挑战。在项目结束后,每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都觉得收获了很多。”魏坤琳还表示道,“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孩子能把学习当作兴趣,他的潜能才能被真正地开发。这也是节目的出发点,我们能在现场看到很多‘奇迹’的发生。”
而在挑战项目的设置上,《超脑少年团》也更着眼于未来。节目将基于抽象能力、逆行力、协作力、分解力、评估能力、创造力、担当力和解析能力等进行项目设置,以遴选出最具“未来力”的少年。从看片会现场播放的第一期节目来看,《超脑少年团》不仅倡导不同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甚至可以提供工具辅助作答。对此,魏坤琳表示:“如果我们只是考验纯粹的脑力,那就会像智商测试一样了。但是真实生活不是智商测试,真实生活中有复杂的各种因素,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去解决难题。因此,我们希望能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真实生活的挑战,让他们可以各展所长地去破解这些难题。事实上,我认为未来生活就是人脑与电脑的结合,这也是我们在节目中希望展现给大家的。”
在看片会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魏坤琳也几次三番强调,希望《超脑少年团》的播出能够缓解家长们的教育焦虑。“有焦虑很正常,但重要的是要学会疏解这种焦虑。很多父母不能因为自己的焦虑无法疏解,就把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鸡娃’式的教育,或许让孩子的成绩提高了一些,却忽视了孩子其他重要能力的培养。人生是一场长跑,孩子能否在成长中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比上什么大学更重要。”魏坤琳分享了一则趣事,之前在录制的时候还特意将女儿带到现场观摩,“我希望她能现场去看看那些和她年龄相近的孩子能做到这些她暂时还做不到的事情,去激发她的学习兴趣,看完录制,她现在已经跃跃欲试地想要参加节目了。”在他看来,培养学习的兴趣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很多父母却往往不得要领。《超脑少年团》是一档有启发意义的节目,不仅仅是对孩子,也希望可以对家长,甚至对教师们产生启发,让他们去思考孩子的学习兴趣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激发,让孩子自主学习,解锁他们的“未来力”。
“超脑”主持陈铭做足功课,做快乐学习的推崇者
与在脑力领域经验丰富的魏坤琳不同,作为《超脑少年团》的主持人,陈铭自觉压力非常大。“我首先需要研究题目,搞清楚题目的逻辑,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所有人明白我们到底要做什么,这真的不容易。”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解说员”,陈铭私底下经常向魏教授请教,“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们所有人和魏教授吃饭,一边吃一边听他讲课,不知不觉听了两个半小时,真的受益良多。”
在现场播放的第一期节目中,关于家庭教育,陈铭有一段话非常发人深省。“孩子们的笑容就像一个小太阳一样扎到我眼睛里,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也是我们的家长理应开心却遗忘很久的事情。”陈铭如是说。而在看片会现场,陈铭对此也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表示:“我见识过各种比较传统的教育方式,体验过这种教育方式的压力,孩子们在这种压力下的困境也让我思考,究竟要如何才能更科学的去倡导快乐的学习。而《超脑少年团》正是致力于让孩子们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更贴近于生活,这对于孩子在未来生活中解决遇到的问题是非常有益的。”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陈铭笑言对女儿们不会有过高的要求,也不会对她们的学习成绩表现得过分焦虑。“对孩子的焦虑往往是父母自身焦虑的一种投射,我会尽量自己去消解我的焦虑。孩子自己应该有自己选择的自主性,父母更应该尊重这种自主性。发展心理学上有一个‘加10’的概念——要把孩子的实际年龄加上十岁后再去和他交流。我大女儿的许多重要选择,我会诚恳地询问她的选择,并听取她的想法。当下有些父母会用一种表演性的‘尊重’,以具有诱导性的语言来限制孩子的选择,看似营造出来公平的氛围,其实这种表面功夫大可不必。”
在看片会的最后,两人各用一句话推荐节目。魏坤琳说“让每个人收获学习的力量”,而陈铭则说“用知识引燃乐趣”。7月16日起,每周五晚21:10,锁定江苏卫视沉浸式烧脑真人秀《超脑少年团》,魏坤琳、陈铭邀你一道,看少年可期,一鸣惊人!